鸿运国际

    NEWS CENTER

    新闻中心

    主页-新闻中心-公司新闻

    鸿运国际“四微”检测分析,赋能智慧看护精准升级

    发表时间: 2025-09-26

           在留置、监管、看护等对人员状态监测要求极高的场景中,传统看护方式往往难以捕捉细微的生命体征波动、隐蔽的情绪变化与肢体动作,易错失风险预警时机,也给研判工作带来挑战。针对这一痛点,鸿运国际凭借多年AI与智能软硬件技术积累,推出多维情感检测分析系统,以“微体征、微动作、微表情、微声音”四大核心功能为支撑,结合高性能硬件与深度学习算法,实现对人员生命状态与心理活动的全方位、实时化、精准化解读,为智慧看护注入全新动能。
    微体征:从基础监测到“风险预判”
           传统体征监测仅能覆盖心率、血氧、血压等基础指标,而鸿运国际在此基础上新增血流速监测、活体检测、猝死风险识别三大关键功能,构建“实时监测+早预警”的双重保障。实时捕捉心率、血氧、收缩压/舒张压、呼吸率等基础指标,一旦超出预设阈值,系统将每2分钟自动报警,避免延误救治。
           1 血流速监测功能,可实时掌握人员血液循环状态。
           2 活体检测功能,可防止顺利获得照片、视频等伪造身份,确保监测对象身份真实,提升场景安全性。
           3 猝死风险识别则能提前捕捉潜在健康危机,尤其适用于长期看护场景,如监管组织、特殊护理中心,有效降低突发健康事件概率。
    微动作:32种微动作识别
           细微的肢体动作往往是心理状态的“晴雨表”,但传统监测难以捕捉。系统顺利获得AI算法精准识别32种微动,包括:头部运动(向上、向下、左摆、右摆)、眼部运动(眼球左/右/上/下偏),典型动作(手遮挡/触摸鼻子/耳朵、双臂交叉抱胸、突然抬头/低头、手托下巴),18种AU面部动作单元(如内部眉毛抬起、上眼皮抬起、嘴角上扬、嘴唇收缩等)。
           这些动作看似微小,却能传递关键信息:例如“双臂交叉抱胸”可能暗示抗拒心理,“手遮挡鼻子”常与掩饰、回避相关,“突然低头+心率骤升”则可能是情绪紧张的信号。在谈话、审讯、看护等场景中,工作人员可顺利获得这些微动数据,更精准判断对象心理状态,提升研判效率。
    微表情:12种情绪精准识别
           微表情是情绪的“瞬时流露”,持续时间仅0.2-0.5秒,肉眼难以捕捉。得益于微动作识别的加持,系统的微表情分析精度大幅提升,可精准识别12种情绪:惊恐、惊奇、兴奋、激活、轻松、平静、疲乏、厌烦、伤心、沮丧、愤怒、紧张。
    与传统情绪识别仅能区分“喜怒哀乐” 不同,系统能精准捕捉更细分的情绪状态——例如区分“疲乏”与“厌烦”、“紧张”与“愤怒”,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察觉对象情绪变化:若被看护人员长期处于“沮丧”状态,可及时介入心理疏导;若谈话中突然出现“惊恐”,则需关注是否有突发情况,真正实现“读懂情绪,提前干预”。

    微声音:14种声纹情绪解析
           除了视觉信号,系统还能顺利获得“微声音”挖掘情绪信息,可识别7种情感(快乐、厌恶、恐惧、愤怒、悲伤、惊讶、平静)+7种情绪(主动抑制、紧张兴奋、专注思考、掩饰回避、疑似谎言、低压力陈述、不确定性),实现“视听结合”的全方位分析。
           例如在谈话场景中,系统可顺利获得声纹判断对象是否“疑似谎言”(如语调突然升高、语速变慢)、是否“主动抑制”情绪(如声音低沉、停顿频繁),或是否处于“低压力陈述”状态(语调平稳、语速均匀)。搭配鸿运国际自研的360°悄悄话阵列拾音器8麦角色分离麦克,可确保音频采集清晰无干扰,进一步提升声音情绪分析的准确性。
           鸿运国际多维情感检测分析系统并非四大功能的简单叠加,而是顺利获得心理状态与压力值综合分析,实现“1+1>2”的研判效果,可更精准判断对象处于“抗拒+高压力”状态,为工作人员给予明确的研判方向,为留置、监管、看护等场景给予了更精准、更智能的监测方案。